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教育报】“产学研用”聚合力 “四位一体”育人才
作者:熊龙英 李小华 汪建华 谢卫才   发布时间:2017-09-27    摄影:       编辑:新闻中心

1490063598666081915.png

 

成功申请专利,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参与实习企业的核心技术改革……这些成果记载着澳门精准大全总纲正版动力工程领域和纺织工程领域研究生们的成长足迹。从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简称“特需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以来,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在机电、纺织行业的传统优势,与企业行业深度融合,实施“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新机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2016年7月,对已毕业的研究生就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就业达到“双全”,即:毕业研究生全部就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全部优评。

校内培养+企业培养,构建校企协同联合培养新机制

2017年3月3日,在晋北高原的织女泉风电场,动力工程领域研究生贺斌正在利用无人机对17#风机叶片进行观测,前后缘、叶尖均无开裂现象,观测三个叶片总共用时15分钟。风电场是贺斌读研期间的实习实践场所,研二在湖南南山风电场实习期间,他观察到风场的变桨电机的风机叶片经常因为散热问题导致故障。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提出了一种新的风机散热方案,并成功申请了“新型变桨散热风机”专利,该专利可以将风机的故障率降低50%左右。带着三项专利,贺斌毕业时得到多家用人单位青睐,并在短短一年的工作时间成为织女泉风电场的技术骨干。“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效益,这是我读研期间极大的收获。”贺斌说。

纺织工程领域研究生夏志英在企业实习时,针对常用的长车退浆机在生产时不但用水量大,水、电、蒸汽成本高,而且特殊风格的面料无法生产等问题,一边向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多方请教,一边泡在工厂车间和技工师傅们一起探讨,尝试采用常温常压气流染色机(拉缸机)取代长车退浆机对纯棉色织物进行退浆。不但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而且该成果应用于产品研发还生产出了十余种不同风格、适销对路的色织面料,为企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下,我感觉自己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工程应用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夏志英说。

“校内培养+企业培养”、双导师制、“知识构建+工程实践”,这是学校实施“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基本模式,学生完成一年校内专业学习后,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进入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实践和学位论文准备。

学校先后与湘电集团、湖南东信集团、株洲齿轮厂等企业合作,搭建了3个国家级别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8家,与湖南海利集团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共同成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合作教育委员会”,努力创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校企协同创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机制。

“要解决好行业企业需求与高校工程人才培养不适应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使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紧密联系,增强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学校党委书记、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国荣说。该中心将研究生培养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成为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实践平台和与企业技术需求对接的有效渠道。

立足行业所需培养人才,学校把校企融合推向了与整个行业深度融合的更高层次。

服务地方+服务企业,为“绿色湖南”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016年9月,国家工信部门发布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十三五”末,我国要形成纺织行业绿色制造体系,纺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纺织工业是湖南省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2015年,全省规模纺织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7.28亿元,同比增长7.6%。但飘红的数据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问题:中低端产品比重过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调整升级急需大批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同年底,国家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增风电装机约8000万千瓦,新增投资约7000亿元。我国要从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国向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强国迈进,相关产业的人才缺口更加明显。

面对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改造升级需求,学校通过纺织工程专业和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助力湖南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两型”之路。“高层次人才奇缺是风电和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打破这个瓶颈。”校长刘国繁说,为产业的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发展升级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校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这一导向。

在毛巾的生产工艺中存在着水耗大、碱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等一系列问题。翦育林教授、汪南方博士带领多名研究生组建了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科研团队,与益阳龙源纺织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出生物酶前处理技术和涂料印花工艺,同时开发了高档沙滩巾双面写真印花及清洁生产技术成果,这一成果在节能减排、稳定生产质量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据统计,项目技改完成后,该公司每吨毛巾综合能耗(折标煤)由1.88吨减至1.61吨,而产能却提高了30%,每年新增含税销售收入3328万元。翦育林、周衡书教授领衔的纺织工程科研团队承担了企业科研课题30余项,经费达700多万元,完成科技成果转让5项。

围绕行业发展,动力工程学位点导师团队带领研究生与江麓机电集团展开合作,进行大型风电机组变桨电机研发联合攻关。该团队的研究成果最终实现了关键部件风电变桨伺服电机国产化并投入生产,结束了风电变桨伺服电机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截至2016年底,该研究成果投产以来,已批量供货超过4500台,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价格仅为国外进口产品的1/3-1/2,被国内多家风电制造企业列为供货产品。刘国荣教授领衔的风力发电机组及控制团队承担了业内知名企业科研项目40余项;研究开发的电机试验与测试系统处于国内技术领先水平,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

在导师团队的带领下,研究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培养出了一批能独立承担项目,懂技术会管理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他们也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注入了坚实的科研力量。

项目驱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成为行业“技术高参”

副校长易兵表示,随着国家人才战略的推进,行业、企业所急需的人才也从单一型人才变成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正是根据行业从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养要求,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课程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衔接。“尤其是在专业实践学习阶段,我们采用‘项目驱动’和‘学科交叉’模式进行,包括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都是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多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武世峰是纺织工程专业首届硕士研究生,导师周衡书教授为他定下“短流程单纱染色上浆一体化”的研究方向。为此,武世峰带着课题进企业实习,在校企双方导师的指导下,成功获得“一种单纱染色上浆一体机”“一种高效单纱循环染色法”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他与企业合作研发出短流程单纱染色上浆一体机,成功解决了牛仔面料用纱打样中的难题,大大简化了染色上浆流程,减少纱线的损耗,降低了废水废液的排放,提高了染浆效果。谈起自己获得的成功,武世峰说:“带着项目进行专业实践学习,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了,对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加清晰。”

研究生处处长李小华则认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得依托复合型导师队伍的打造。“正是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学校在课程设置、培养体系、师资配备等方面,构筑了一个‘多学科综合平台’。在两个领域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涵盖了电气、机械、计算机、建筑、纺织、化工、管理等多方面的专家学者。”此外,学校还聘请了行业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60多名企业高工作为企业指导老师。

动力工程领域2014级研究生张明阳毕业后留在了实习企业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实习期间,他的一项“风力发电变桨系统中的供电装置”发明专利被企业“相中”,该专利针对风力发电变桨系统滑环在使用过程中维护困难、故障利率高而且严重影响风电机组的可靠性问题,尝试采用无线电能传输方案的滑环取代常规滑环,提出了控制信号、动力信号分离、中继器抗扰的方案,可以将滑环故障降低90%。他所在的实验室团队还成功与导师共同研发出风力发电交流变频变桨电机样机,在各个项目完成后,他与所在团队获得风力发电变桨领域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要有所创新,就必须以开放性的思维,进行多学科理论交叉综合研究。”2014-2016年,动力工程领域像张明阳一样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多项专利和研究成果的研究生有十多名。(熊龙英 李小华 汪建华 谢卫才)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7-03/21/content_474441.htm?div=-1

 

分享到:  

最新新闻

  • 澳门精准大全总纲正版微信公众号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澳门精准大全总纲正版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1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18号